为推动智能交通与运输优化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西南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于2025年5月9日上午9:30在九里校区零号楼0218室成功举办“智能交通与运输优化研讨会(Workshop o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and Transport Optimization)”。本次研讨会由西南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韩科主持,特邀来自香港理工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及韩国科学技术院(KAIST)的四位专家学者,共同围绕智能交通系统、运输优化技术等前沿课题展开深入探讨。

会议伊始,韩科院长作欢迎辞并简要介绍了与会专家的学术背景,阐述了交通运输与经济管理之间日益紧密的交叉联系,强调了多学科融合在推动智能交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随后,智慧城市与交通学院丁红亮老师对参会嘉宾在智能交通、运输系统优化以及相关研究领域的代表性成果进行了详细介绍,为研讨会的深入交流奠定了良好基础。

首先,由香港理工大学符啸文教授展开以“The Economic and Policy Implications of Autonomous Driving – Preliminary Analysis and Discussions”为题的讲座。符老师依次介绍了自动驾驶四个等级的相关背景、影响自动驾驶汽车消费者支付意愿(WTP)的因素,以及乘客在选择人类驾驶出租车与自动驾驶服务过程中政府可以发挥的作用。最终,符教授提出政府可通过税收等经济手段进行市场调节,以实现两者的良性竞争,并最大化社会福利。在问答环节,围绕人们是否愿意继续为人工智能投资,以及如何进一步评估相关政策等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

其次,香港理工大学王焜助理教授作题为“Decarbonizing Aviation through Sustainable Aviation Fuel: Operations Research, Economic Analysis, and Policy Insights”的报告。王老师依次指出当前航空碳排放面临的关键问题与严峻挑战,分析了可持续航空燃油(SAF)在应对碳排放方面的有效性及其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障碍,并介绍了其团队在该领域开展的三项经济学建模研究。在问答环节,王老师与学生围绕降低航空成本与SAF使用导致成本上升之间的平衡问题,以及不同燃油效率所带来的影响展开了深入讨论。

接下来,西交利物浦大学Hyung-Chul Chung副教授作题为“The 15-minute community life circle for older people: Walkability measurement based on service accessibility and street-level built environment – A case study of Suzhou, China”的报告。Chung老师依次介绍了15分钟社区生活圈(15-minute CLC)的基本概念,研究所采用的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以及所得出的关键研究结论。在问答环节,Chung老师与学生围绕城市街景因素的影响,以及是否应为老年群体提供特殊服务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最后,来自韩国科学技术院(KAIST)陈甜甜助理教授作题为“Human Factor Research in the Era of Transport Automation”的专题报告。陈老师首先简要介绍了其所在实验室的研究方向和团队构成,随后围绕交通自动化背景下交通安全的重要性,深入探讨了影响交通风险的多种因素。陈老师重点分析了人因在自动驾驶系统中的关键作用,并详细阐述了其研究对象的多样性,包括驾驶员、乘客以及脆弱道路使用者等群体。在问答环节,陈老师与在场师生就交通事故研究中多源数据协同应用展开了深入探讨。

本次会议内容丰富、观点前沿,不仅展示了智能交通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也为参会师生提供了宝贵的学术交流平台。与会专家们围绕自动驾驶、绿色航空、社区可达性、人因工程等多个热点议题分享了独到见解,激发了广大师生的科研兴趣与思考。未来,西南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将继续加强与国内外高校在交通运输相关领域的合作,推动智能交通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为构建更加高效、安全、可持续的交通系统贡献智慧与力量。
